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對于我國建筑業來說,其規??焖贁U張帶來的發展正在成為傳統建筑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已成為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
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的緣由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加強建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轉包和違法分包等行為,推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在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中提出:“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全面提出了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的各項具體要求。
二、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2006年以來,建筑業總產值持續增長,連續6年超過20%。2015年增速為2.3%,2016年回升至7.1%,2017年達到10.5%,今年第一季度為13%,整個行業進入平穩發展期。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存在著行業發展方式粗放、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等問題。解決問題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的完善改進。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的主層面主要包括建設單位、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咨詢。打破人為分割及碎片化,責任層次更明晰,責權利更統一,培育總承包企業及與之配套的專業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符合工程建設客觀規律。真正的工程總承包符合工程建設的客觀規律,有利于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階段工作的深度融合和資源高效配置,提高工程建設水平;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設效益,組織統籌管理設計、施工等力量,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投資,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利益和價值最大化;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發揮工程建設責任主體單一和技術管理優勢,降低工程風險,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和效益;從國際經濟看工程總承包能夠節省投資6%,縮短工期25%以上,更科學更合理進行工程總承包。
四、推動“一帶一路”走出去實施。目前,我國有65家企業進入2017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國際業務占比13.9%,歐洲承包商平均74.9%,美國承包商49.6%。我國對外承包業務雖然遍布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80%以上的業務集中在亞非等新興和不發達地區。國際大型承包商BOT(建設-經營-轉讓)、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占75%,中國建筑業企業EPC項目及施工總承包項目分別占比44%和36%,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才能有效提升建筑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推動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的思考
一、精準跟蹤及時總結。截至目前,已有近20個地方開始推行工程總承包,不僅集中在化工、石油、冶金等工業工程,目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也在積極開展。通過已開展的工程試點,精準跟進跟蹤,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少走彎路。
二、工程總承包核心與工程要求。工程總承包的推行在借鑒國際成熟通行先進做法的同時要結合中國國情。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的核心點是促進設計與施工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疊加和大拼盤,要體現經濟、技術、組織、管理、協調等資源集成高效配置。政府投資工程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非政府工程推行工程總承包。
三、政府規范服務引導推進。加快完善工程總承包相關的招標投標、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及工程擔保、保險等制度規定,盡快出臺管理辦法和合同示范文本等。政府要審慎包容,市場準入更注重市場選擇,具備設計或施工承包資質開展工程總承包,更多交由市場選擇,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完善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信用信息數據共享交換,建立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全面公開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另外,還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四、利益回避與責任關系。由于工程總承包企業(施工企業)與工程咨詢等企業存在著制約關系,因此,二者不可存在利益關系。按照總承包負總責的原則,工程總承包單位要承擔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責任,對建設單位負總責,分包單位按照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減少因責任不清對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的影響。企業在某方面能力不足時,要允許總承包單位按照合同約定經建設單位同意,直接發包總承包合同中涵蓋的其他專業業務。利益和責任關系要注意防止轉包掛靠,總包“包而不管”。
五、現有企業發展問題。在中國建筑業企業中,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我們的企業多數不是大而全就是小而全,很少能夠達到專、精、實、細。未來企業的發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鼓勵龍頭建筑與工程設計企業(尤其是特級和大型工程設計企業)做優做強做大,另一種是大量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企業提升專業能力,做專做精做細做實。龍頭企業與專業企業開展合作,各取所長,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良好的行業生態。企業本身要找準定位,改變傳統人力資源(培養復合型人才)及傳統組織管理體系,提高技術與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 吳慧娟 轉自中國建設報)